“现代物流”向我们走来
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的物流正逐渐被现代物流取而代之。现代物流以市场配制资源为特征,以信息化为重要手段,其最大价值就是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从研讨会上传来的信息是: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起步,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也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目前尚不是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内在质量及运作效率亟待提高我国经济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开始涌现,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有些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已从简单仓储和运输提升到以深度配送为代表的全过程物流服务。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物流的全新运作,如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于3月3 1日正式启用,并实现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
一流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通过一流三网,海尔可以实现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 1 0 0 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 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总额支付的2 0 ,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此外,一些大型制造商和分销商纷纷采取战略性重组,建立集中的一体化物流运作模式,如荣事达与苏宁的联盟。但由于这类企业数量较少,服务领域和范围有限,所以大力发展专业物流服务,充分挖掘物流利润的潜力极大此外,由于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国家宏观层次的物流发展方针和政策不明确,对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缺乏指导,因此我国的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差距。在很多发达国家,产品物流成本占GDP的1 0 以下,而我国物流成本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临近,以及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装备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物流市场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特别是面临着先行一步、技高一筹的外国企业抢占中国物流市场的局面,有关专家呼吁,巩固和提高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地位时不我待。
如何发展中国的现代物流业,日前,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了发展物流的四项任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利用此次研讨会的机会,专家学者们分别就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以及从工业企业的物流、第三方物流和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3个主题献计献策。
就发展战略而言,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汪鸣认为,应建立健全物流业管理体制,完善物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适应我国社会生产、流通需要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规模合理、专业高效和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网络在重要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枢纽港口建立起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基地及系统。北京市商委副主任卢彦提出了北京市发展商业物流的设想:在京沈、京津塘等交界处建立三块物流基地,每块大约2 5 0万平方米,形成物流的配送区。
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华教授通过对中国工业企业物流现代化的思考提出,我国的大部分物流集中于流通领域和信息产业,加强工业企业物流的研究和其现代化进程刻不容缓。快步易捷公司首席执行官翟学魂认为,通过关键物流流程的信息互动启动供应链协作电子商务的所有努力必须建立在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的基础上。北京佳苏物流仓储设备中心主任李守林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设计部门物流规划设计的水平和能力,加强标准化、模块化工作,迅速开发质优价廉的物流产品。
当现代物流悄然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更有专家警言:要做好规划,切忌盲目发展。